陈士同: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品读赵翼的《野步》
时间:2019-11-12 16:27 来源:未知 作者:课件基地 阅读:次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品读赵翼的《野步》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谈及清代诗人赵翼,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留存于世的《论诗五首》中脍炙人口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诗句。其实,作为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的赵翼,在其他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所著的《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而从诗人的角度去观照赵翼,除了《论诗五首》,他还写了很多独抒性灵的经典诗篇,以记录自己不同人生际遇给自己带来的情感冲击。 除了《论诗五首•其二》是一首难得的佳作之外,另外他的《野步》诗以一种白描的方式来写,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首很唯美的作品,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诗歌把秋天里的美景作为书写的对象,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来。只不过,在绘景寄情时,不是对秋天的景色做精雕细琢的刻画,而是以人物的活动和感受为描写的重点。这样,让这首咏秋之作表现出独特的韵味。而要真正感受诗歌独特的韵味,只有走进诗歌的内部,通过对具体内容的品味涵泳才能实现。 诗歌的第一句中“催”,催促,催逼,表层意思仿佛是料峭秋寒正不停地催促诗人换上棉袄。在这里,诗人赋予峭寒一个独立的人格。实际上,峭寒是不具有人性的,更不可能故意与诗人作对。诗人这样写,是把自身的感情外施于物,通过自己与峭寒的交锋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秋已至,天渐凉,添衣御寒本是身体的本能需求。但是,诗人却迟迟不愿意加衣,希望能够战胜寒冷。可是,岁月不饶人,因为年事已高,纵有壮年的英气豪气,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只能选择屈服;第二句中“倚杖”言腿脚不便,“近”指无力走远。由生龙活虎的青壮年变成了步履蹒跚的老人,从走路生风到跌跌撞撞,在岁月的淘洗中,世间万物没有一个可以逃脱渐渐老去的魔咒。老之将至,心生孤寂,纵有志在千里之心,也无驰骋挞伐之力,只能走出家门,欣赏近处的风景。从内容看,两句写得生动有趣,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斜依轻竹杖,出门踏秋风,老迈的身体经不起舟车劳顿,只好选择在最近的郊外,去感受一番自然的风情。天高白云远,碧草半枯黄,微凉的寒风,吹动着清澈的秋波,一股清冷的气息扑面而来。料峭时节,这些寒风更令人冻得瑟瑟发抖,于是总要换上那笨重的棉衣,一个人独自拄着拐,去到那郊野去游玩。那么,大冷的天,而且年事已高,诗人为什么要去野步呢?他在秋风萧瑟中,又将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与前两句相似,这两句分别从两个角度写所见所感:第三句移情于物,赋予秋风于人情人性,秋风仿佛成了讨人厌的家伙,它萧萧地吹,不停地吹,吹红了湛湛青枫,吹白了满头乌发,诗人对这秋风,不禁发出一句“管闲事”的牢骚来;第四句则不同于第二句描写人的行动,而是着重刻画色彩,既有自然风物的色彩——红色的枫叶,又有人的颜色——花白的头发。本来秋风没有感情,也不好管闲事,枫叶之红、青丝之白,都与秋风没半点关系,诗人发此怪怨,实属无理。但越是无理,越是有情,诗人自入秋以来,一直不堪寒冷,再加上年事已高,感伤之情就从没断过,此刻他看到瑟瑟作响的红叶,一腔悲怀再也把持不住。这里的秋风已经超出它本身的含义,成为了整个秋天、甚至永远无情地流逝着的时间的代表,正是无情的岁月逼红了枫叶,也催老了诗人。诗人此处将自己的感情外化为原本无辜的秋风,以蓄意悖理的手法,让衰凉之感直达读者心灵深处,仿佛读者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者,在秋风中不禁洒泪。天地间的秋风吹红了片片枫叶,而人生中的秋风,却吹白了他的满头发丝,不一样的颜色,却是一样的轮回。无情的秋风将万物凋落,却唯独让它们如花一般盛开,就像是一个人在人生中,最后一次展现自己的辉煌。一旦落幕,便是永远,再无余音可续。 “自古逢秋悲寂寥”,咏秋之词,伤怀之寄,自古亦然。作为自然季节的表征,它仅仅记录的是时间。但是,当自然之秋被移入到社会,用以观照人情世态,它的意蕴就变得丰富而多元。这种主观的叠加经过长时间的积淀,也就萃取出独具特色的咏秋文化:它可以代表着收获,可以是成熟;一叶知秋意味时间的流逝,更有老之将至的哀伤......当把多重的意蕴融入到诗词歌赋中,渗透到字里行间时,因为有了那份浓浓的秋意而变得厚重起来。不过,这些意蕴的叠加、情感的抒写不是直白地表达,而是移情于物,通过具体的物象,再借助表达的技巧加以呈现。从技巧的角度看,《野步》巧妙地赋秋风于人性,一“催”一“管”把秋风写活,看似不解风情,实则善解人意。之所以给人这样的感觉,是因为诗人采用移花接木之法,把秋风作为自己言说申情的对象。不是直笔的表达,而是曲笔的寄托,让诗歌具有了别样的况味;从写作的视角看,写景寄情中始终站立着一个人。第二句聚焦的是人的动作——拄杖近游,第四句突出的是人的感受——青丝染白,年华已逝。一三句写秋风,二四句写人物,组接叠合围筑成独特的“野步”时空,有景有情,有动作有色彩,不是平面地呈现,而是立体地构筑。所有这些最终的落笔点就是抒发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感伤之情。只不过,这种情感的表达,不是凄婉惆怅,也不是悲伤绝望,而带有了“哀而不伤”的审美情趣。 瑟瑟的秋风中,满头华发的老者拄着拐杖静静伫立,任凭片片红叶落在发间,将满头白发染成绚烂的红色。生如夏花,去如秋枫,何苦哀叹,辜负了这绝美的风景。自是秋风催人老,吹落红霜染白头。斯人已去,审视当下,不知有朝一日,我们是否也如赵翼一般,能够坦然面对豪华不再,落寞而终的人生结局。 |
(责任编辑:课件基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