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同:秋色秋意谱秋曲,情切情深赋情篇——品读秦观的《秋词二首》
时间:2019-11-12 16:21 来源:未知 作者:课件基地 阅读:次
秋色秋意谱秋曲,情切情深赋情篇——品读秦观的《秋词二首》
其一:云惹低空不肯飞,班班红叶欲辞枝。秋光未老仍微暖,恰似梅花结子时。
其二:无数青莎绕玉阶,夕阳红浅过墙来。西风莫道无情思,未放芙蓉取次开。
谈及秦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留给后人的脍炙人口的诗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歌咏爱情之词,浅层意义上看传递是一种旷达、一份慰安,深层意蕴上应该带有无奈和对自我的宽解。读其文,识其人,仅通过两句诗就可以分明感受到一位男人的真性情。这份真性情不仅仅表现在对男女之情的珍视,也表现在对风物世情所独具的情怀。当然,这种情怀的养成,除了先天潜质的储备,更多当源于自己独特的人生际遇。秦观一生坎坷,命运不济,两度应考均名落孙山。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品读秦观的《秋词二首》,借助文字和意象围筑的表情达意的时空,就能够从一个侧面感受到秦观的这份情怀。
秋天,是一个令人深感孤单和忧伤的季节,也令那些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诗兴大发。秦观的两首七绝,用字精当,不落俗套,惊艳了整个秋天。自古逢秋悲寂寥,但秦观的这两首诗不同于很多诗人伤秋感怀,也完全有别于秦观自己之前的忧郁文风,表现出的是对美好秋天的热爱和内心的喜悦之情。回到具体的诗歌中,作者这种情感的表达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呈现出来的:拟人修辞格的使用,赋予物性于人性,生动形象而传神。“惹”“不肯”“辞”“情思”等词语是描写人的,而作者把它们移入到诗歌之中,分别用以描写云、红叶和西风等。自然之物通过这些词语的陈述具有了灵性和人性;典型意象的选取,营造出浓浓的秋意秋味,低空的云、斑斑红叶、绕阶青莎、浅红夕阳和有情西风等。“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自然风物以各自的生命姿态展演,是没有情性的,但是一旦进入诗人的眼中,成为表情达意的情感承载媒介之后,也就具有了浓郁的主观意味。不同的作家释放心情的方式不同,情感的特质不同,选取的景物及其表现出的风韵也就不一样。“景为情生”,作者把一组秋天特有的景物作为描写的对象,其间融入的是作者独特的情感。而从修饰限制意象的词语看,虽然是秋天的景物,但经过作者主观性的过滤之后,不再是衰败的、萧杀的、灰暗的,而是带有温度和质感的,给人以鲜活畅明之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技巧的使用,虚实相生,让诗歌表现出别样的况味。“秋光未老仍微暖,恰似梅花结子时”,还未到秋末冬初,天气依然暖和,仿佛暖春中梅花花期已过、挂满果实;“西风莫道无情思,未放芙蓉取次开”,不要说西风没有情感,还没开放的芙蓉也因它而依次开放。西风本无情,诗人却有意,心中有大爱,万物生情思。诗歌这种平中见奇之法,既展现出红叶对秋色的迷恋,又尽显和暖天气中作者平和的心态;另外,颜色词的使用,“诗中有画”显得色彩斑斓。俗话说,春看百花秋看叶,红紫黄绿色不缺。客观的秋天与诗人眼中的秋天是不同,描写秋天色彩的词有很多种,而作者恰恰选择了“红”和“青”。红色是热情,青是希望,两个词描写出一幅充满生命律动,富有生气的秋景图,以此蕴涵着诗人对秋的特殊情感。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审视,伤春悲秋已经沉淀为中国文化中重要的支脉。秋天到来,天气逐渐转凉。阵阵秋风,摇落一地残花;丝丝秋雨,一场秋雨一场寒,更增添了羁旅之人的愁思和牵挂。月朗星稀时,谁在花下守候,晓来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月黑风高处,更是谁在树影下徘徊,秋露晚凝枝,幽谷空遗爱。可是,诗人没有被传统的窠臼束缚住思维,而是跳出惯常性咏秋的言说视角,另辟蹊径,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境赏秋景、抒秋情,表现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感秋情结:“无数青莎绕玉阶”,诗人闲暇时坐在庭院中,看见很多青草安静地环绕着台阶,诗人显得极其恬淡,默默地注视着,任其在秋风中轻轻摇晃;“夕阳红浅过墙来”,浅红的夕阳越过围墙,照拂着诗人的脸庞,温暖着诗人的心房。秋风轻轻走来,悄悄把微笑洒满大地,诗人默默感受、静静聆听,并用心去感受这份恬淡和宁静。
诗歌的言说源自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对风物世情所投注的眼光,诗家语所承载的思想情感除了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记,更具有一种普适性的世情观照价值。正是如此,当品味诗歌时,除了能够借助文字窥见诗人的真性情,也能够在灵魂的对话中找寻到一种“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鸣点。秦观的两首秋兴诗,用秦氏的言说方式绘秋景、表秋意、抒秋情。尽管自己命途多舛,但诗人用心品秋而没有表现出化不开的愁情愁意,传递出的是积极温暖的生活信息和生命姿态。命运既已如此,与其悲悲切切,不如坦然面对。这样,不经意间会体验到别样的人生况味。
其一:云惹低空不肯飞,班班红叶欲辞枝。秋光未老仍微暖,恰似梅花结子时。
其二:无数青莎绕玉阶,夕阳红浅过墙来。西风莫道无情思,未放芙蓉取次开。
谈及秦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留给后人的脍炙人口的诗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歌咏爱情之词,浅层意义上看传递是一种旷达、一份慰安,深层意蕴上应该带有无奈和对自我的宽解。读其文,识其人,仅通过两句诗就可以分明感受到一位男人的真性情。这份真性情不仅仅表现在对男女之情的珍视,也表现在对风物世情所独具的情怀。当然,这种情怀的养成,除了先天潜质的储备,更多当源于自己独特的人生际遇。秦观一生坎坷,命运不济,两度应考均名落孙山。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品读秦观的《秋词二首》,借助文字和意象围筑的表情达意的时空,就能够从一个侧面感受到秦观的这份情怀。
秋天,是一个令人深感孤单和忧伤的季节,也令那些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诗兴大发。秦观的两首七绝,用字精当,不落俗套,惊艳了整个秋天。自古逢秋悲寂寥,但秦观的这两首诗不同于很多诗人伤秋感怀,也完全有别于秦观自己之前的忧郁文风,表现出的是对美好秋天的热爱和内心的喜悦之情。回到具体的诗歌中,作者这种情感的表达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呈现出来的:拟人修辞格的使用,赋予物性于人性,生动形象而传神。“惹”“不肯”“辞”“情思”等词语是描写人的,而作者把它们移入到诗歌之中,分别用以描写云、红叶和西风等。自然之物通过这些词语的陈述具有了灵性和人性;典型意象的选取,营造出浓浓的秋意秋味,低空的云、斑斑红叶、绕阶青莎、浅红夕阳和有情西风等。“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自然风物以各自的生命姿态展演,是没有情性的,但是一旦进入诗人的眼中,成为表情达意的情感承载媒介之后,也就具有了浓郁的主观意味。不同的作家释放心情的方式不同,情感的特质不同,选取的景物及其表现出的风韵也就不一样。“景为情生”,作者把一组秋天特有的景物作为描写的对象,其间融入的是作者独特的情感。而从修饰限制意象的词语看,虽然是秋天的景物,但经过作者主观性的过滤之后,不再是衰败的、萧杀的、灰暗的,而是带有温度和质感的,给人以鲜活畅明之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技巧的使用,虚实相生,让诗歌表现出别样的况味。“秋光未老仍微暖,恰似梅花结子时”,还未到秋末冬初,天气依然暖和,仿佛暖春中梅花花期已过、挂满果实;“西风莫道无情思,未放芙蓉取次开”,不要说西风没有情感,还没开放的芙蓉也因它而依次开放。西风本无情,诗人却有意,心中有大爱,万物生情思。诗歌这种平中见奇之法,既展现出红叶对秋色的迷恋,又尽显和暖天气中作者平和的心态;另外,颜色词的使用,“诗中有画”显得色彩斑斓。俗话说,春看百花秋看叶,红紫黄绿色不缺。客观的秋天与诗人眼中的秋天是不同,描写秋天色彩的词有很多种,而作者恰恰选择了“红”和“青”。红色是热情,青是希望,两个词描写出一幅充满生命律动,富有生气的秋景图,以此蕴涵着诗人对秋的特殊情感。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审视,伤春悲秋已经沉淀为中国文化中重要的支脉。秋天到来,天气逐渐转凉。阵阵秋风,摇落一地残花;丝丝秋雨,一场秋雨一场寒,更增添了羁旅之人的愁思和牵挂。月朗星稀时,谁在花下守候,晓来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月黑风高处,更是谁在树影下徘徊,秋露晚凝枝,幽谷空遗爱。可是,诗人没有被传统的窠臼束缚住思维,而是跳出惯常性咏秋的言说视角,另辟蹊径,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境赏秋景、抒秋情,表现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感秋情结:“无数青莎绕玉阶”,诗人闲暇时坐在庭院中,看见很多青草安静地环绕着台阶,诗人显得极其恬淡,默默地注视着,任其在秋风中轻轻摇晃;“夕阳红浅过墙来”,浅红的夕阳越过围墙,照拂着诗人的脸庞,温暖着诗人的心房。秋风轻轻走来,悄悄把微笑洒满大地,诗人默默感受、静静聆听,并用心去感受这份恬淡和宁静。
诗歌的言说源自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对风物世情所投注的眼光,诗家语所承载的思想情感除了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记,更具有一种普适性的世情观照价值。正是如此,当品味诗歌时,除了能够借助文字窥见诗人的真性情,也能够在灵魂的对话中找寻到一种“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鸣点。秦观的两首秋兴诗,用秦氏的言说方式绘秋景、表秋意、抒秋情。尽管自己命途多舛,但诗人用心品秋而没有表现出化不开的愁情愁意,传递出的是积极温暖的生活信息和生命姿态。命运既已如此,与其悲悲切切,不如坦然面对。这样,不经意间会体验到别样的人生况味。
(责任编辑:课件基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