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同:童心未泯真性情——品读杨万里《舟过安仁》
童心未泯真性情 ——品读杨万里《舟过安仁》
这首诗浅显易懂,充满情趣,诗人抓住了那有趣瞬间,展示了两个孩童的可爱和机智。——《古诗观止》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南宋论诗歌成就最高自然要数“中兴四大家”,他们每个人都是天才诗人,也都流下了不朽的千古名篇,然而在这四大家中,名气最大的杨万里占有一席之地。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主要描写乡村普通的风景,以及普通的人与事,是“人人心中有,各个手下无”,这也让他的作品更加接地气。入与杨万里诗歌中的对象,没有刻意的精选与雕饰,只是信手拈来。就是这种不经意的书写,为诗坛留存下许多令人感动的优美诗篇。他的《舟过安仁》就是一首很唯美的作品,整首诗写得极为简练,也很是直白。通篇没有什么高超的表现手法,但充满了诗情画意,犹如一幅唯美的山水事,读来更是朗朗上口。
二十八个字,没有华丽的辞藻,用质朴平实的语言描写所见,字里行间融入浓浓的情味。从写作角度审视,诗人很好地把维摩诘写诗坚持的美学原理——“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移入到创作之中:在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竹篙,停下船桨,张开了伞。两个小孩之所以没下雨也张开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风让船前进。由此观之,诗歌是从诗人的眼中写所见、所想、所感的,而描写的主体则是一对活泼可爱的孩子。通过对他们动作的描写,再加上作者的猜想,让诗歌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同题诗歌的况味:诗人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对天真、可爱的孩子的喜爱之情。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而从诗歌描写的内容看,四句诗所展示的恰似一部小小的舞台剧。不过,舞台是江面,戏剧的主角是两个活泼天真的孩子:一对可爱的孩子驾一叶扁舟,江面上风平浪静。两个孩子显然已经精疲力竭,无力划船,只好收起船篙船桨。但是,时间不知不觉从指间溜走,船还要前行。怎么办?孩子的想法是大人们永远无法预知的,也是想象不到的;孩子的聪明才智也超出大人的想象,而且带有鲜明的孩子气息。既然天公不作美,不提供风力,只能靠自己制造风力。无风无雨,风和日丽,孩子撑起雨伞,借此能够产生风力,好把小船带到岸边。很显然,前两句诗人看到的情景。两个小孩之所以引起了诗人的注意,是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是奇怪的事;后两句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诗人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惑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疑窦的解开,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是恍然大悟:原来两个小孩没下雨也张开伞,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让船前进。
由此可见,诗人以闲适的心情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诗人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把两个小童子在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描写的生动有趣、栩栩如生。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活泼的画面,独特的视角,有景、有境,有画面、有情态,有情有味。“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诗歌充满童真童趣,而这些都是源自诗人的所见所感,都被烙上鲜明的主观色彩。从某种程度上说,诗歌被营造的意境,被赋予的色彩其实是诗人心理的投射。这种映射,从一个侧面表现出诗人当时的心境。可以这样说,孩子之真就是诗人之真,孩子表现出的童趣就是诗人童心犹在的写照,也是诗人真性情的外显。
杨万里的诗之所以接地气,与他的出身有关。作为一位出身于江西农村的普通文人,杨万里没有什么背景,只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他对乡村的描写也是他作品最突出的一个主题,从身边随意取景进行描摹,不经意间就成就一首妙趣横生的经典,像《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像《舟过安仁》诗,虽只是描写自己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却把一种普通场景,通过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为这首诗营造出唯美的意境,表现出别具一格的韵味。
当然,作为南宋诗坛的领军人物,杨万里诗歌的内容丰富多元,风格不拘一格,富有变化,既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气势,也有"状物姿态,写人情意,则铺叙纤悉,曲尽其妙"的委曲细腻功力。他的"诚斋体"诗,具有新、奇、活、快、风趣幽默的鲜明特点,"流转圆美","活泼刺底",尤其为人所称道。(注:此段话引自前人的评价。)
(责任编辑:课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