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投递课件 亲爱的老师,您辛苦了!课件基地免费为您下载各科课件!
当前位置:主页 > 作业帮帮 > 正文

陈士同:杯酒忘名利,德馨淡穷达—品读刘伶的《酒德颂》

时间:2019-11-12 16:25 来源:未知 作者:课件基地 阅读:
杯酒忘名利,德馨淡穷达——品读刘伶的《酒德颂》

时至魏晋,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魏晋当有一席之地。有时候,一些事情或现象往往都是双刃剑,社会的动荡让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但也为思想的多元发展和文化的繁盛创造了条件。从社会发展和人类演进的层面审视,魏晋在整个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发展史上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具有的价值是其他任何时代都无法替代的。随着人们对自然山水的发现和自我内心的发现,一种单一的外围式生存格局被改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多元共存、相生相谐的认知慢慢被世人接受。当然,在整个立体结构中,人对自我的发现和对自我内心的回归为很多人的个性张扬与释放提供了契机。撇开其他的姑且不论,单从文化和文学的角度观照,魏晋名士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士林谱系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骨不仅影响了同一时代的人,更影响了后世无数的文人。其中,竹林七贤是该群体中最富代表性的存在。检索现世留存的史料,关于竹林七贤在推动文学和文化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他们每个人身上所具有的独特人格的记录无以计数。其中,最富盛名的除了阮籍和嵇康,刘伶也是一位独特的生命存在,这一点从他存世的唯一一篇《酒德颂》中可以窥见其人格魅力之一斑。

《酒德颂》是一篇骈文。骈文是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它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句式两两相对;在声韵上,讲究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依据这样的文体范式去衡量《酒德颂》,基本上是吻合的。虽然骈文从总体上看形式大于内容,但刘伶的这篇《酒德颂》则表现出独特的韵味。文章虚构了两组对立的人物形象:"唯酒是务"的大人先生,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按照现实的礼法范式进行评判,他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大人先生纵情任性,沉醉于酒中,睥睨万物,不受羁绊;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拘泥礼教,死守礼法,不敢越雷池半步。很显然,刘伶以颂酒为名,实际借以表达自己超脱世俗、蔑视礼法的鲜明态度。要真正理解文章所托,只有走进文章之中,通过具体内容的品读方可切身地感受。

从行文思路和表情达意的角度看,文章由三个部分组成:从开头到“焉知其余”,以夸张浪漫之笔塑造了一位傲视万物,含纳宇宙于胸的大人先生形象;第二部分到“是非锋起”,描写与大人先生站在对立面的一群人对大人先生不守道统的痛心疾首;最后一部分则具体刻画大人先生的伟岸人格,这种人格是用酒德外化出来的。刘伶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他信奉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追求的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正是如此,他的这种思想泛化成文字时,表现出了庄子汪洋恣肆的风格。不过,从具体书写的内容看,与庄子相比,刘伶甚至还超过庄子。文章的第一部分的描写显然烙上庄子《逍遥游》的印记,但挥洒的笔墨又超出了庄子。“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与“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相比,视野和境界要开阖得多;而“居无室庐,幕天席地”所表现出来的以天地为屋舍,以房屋为衣服的超脱更是一般人无法企及。有了对宇宙世界不同的认知定位,表现在行动上就是狂放不羁,不合流俗——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当然,作者行为举止看似超然物上,不屑与营营碌碌、争名夺利之世人为伍,但是举杯浇愁愁更愁,这里面却也或多或少发泄了不满现实的牢骚,包藏着嫉世愤俗的情愫。

众所周知,曹魏之际,思想界大致分为两大阵营:拥护礼法者和深疾礼法,倡导老庄虚无之学,放浪形骸者。刘伶显然属于后者。因不愿意受制于礼法道统,刘伶才对大人先生的行为方式非常仰慕。在他的心目中,像大人先生这样的达人雅士才是人品最高、最超脱的。而大人先生这种不合时宜的行为举止自然不会被卫道者们接受,所以就有了第二部分贵介公子和搢绅处士的激烈反应。文章在刻画这些卫道士们的丑态时,选择了极具表现力的动词:一“闻”即“议”,活画出这些人狭隘的心胸和饶舌的伎俩;“议”之不过瘾,乃至于“奋袂攘襟,怒目切齿”,接着连用“奋”、“攘”、“怒”、“切”四个动词,刻画出这批入围而攻之、气势汹汹的狰狞面貌。他们“陈说”的核心,自然是“礼法”,一时间,唾沫横飞,“是非”之说,蜂拥而起。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根本没有直率之人的立足之地,没有耿介之士的容身之处。前两个部分把两个对立面各自的表现交待清楚之后,矛盾已经无法解决。当然,这不是文章表达的重点,“酒德颂”才是作者行文的真正落笔点。于是,第三部分比较全面具体地陈述了文章的意旨。从行文看,作者对大先生的刻画不是平面单一、程式化的,而是抓住人物的精神内核进行多角度描写:醉得快——兀然,醒得快——豁尔,由此可见大人先生心朗胸清。虽醉犹有三分醒,已醒还带三分醉。为了凸显人物的性格,文章重点刻画了他异于常人的感官:听觉是“静听不闻雷霆之声”;视觉是“熟视无睹泰山之形”;触觉是“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写听觉、视觉只是描绘醉态,是一种陪衬,目的是烘托出大人先生不为利欲撼情,甘居淡泊的高尚品德。“大人先生”虽沉湎于酒,却不沉湎其心,酒德由是而兴;而那些公子、处士们虽不沉湎于酒,却沉湎于札法,满口说教越显示出他们的无德。所谓“有德者”最无德,所谓“无德者”最有德。

“狂者,进取之也;狷者,有所不为也。”这是儒家倡导的处世立人的准则,是不适合于刘伶的。刘伶为了明己志,他假托大人先生物我两忘之态,实则是自我人格心性的写照。这种自况,除了直接正面地描写,把"贵介公子"、"缙绅处士"们的丑态和"大人先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的悠然自在相对比也是重要的手法。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从来只说伯伦沉醉,又岂知其得意在醒时耶?看其'天地一朝'等,乃是未饮以前,'静听不闻',乃是既醒以后,则信乎众人皆醉,伯伦独醒耳。"

附《酒德颂》: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责任编辑:课件基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